裝修到水管環節時,很多人都會被PVC排水管的安裝費搞暈——師傅報的“按米算25元/米”和“按項算800元/套”,到底哪種更劃算?其實沒有絕對的“對與錯”,關鍵要搞清楚兩種方式的邏輯、隱藏成本,再結合自己家的施工場景選。
先說說最常見的“按米算”。這種方式是按實際鋪設的管道長度計費,比如10米管道就收10×單價的費用。優點是“明碼實價”,多少米一目了然,適合管道走向簡單、配件少的場景(比如陽臺新增一根直排管)。但要注意兩個坑:一是“單價是否含配件”——有些師傅報的“25元/米”只算管道本身,彎頭、三通、存水彎要額外加錢(每個5-10元);二是“輔助工程是否另算”——開槽、打洞、拆舊管這些體力活,很多按米算的報價是不含的,后期可能要加100-300元。比如你家要裝15米排水管,按25元/米算基礎費375元,再加5個配件30元、開槽費200元,總費用就到605元了,比最初想的高不少。
再看“按項算”(也叫“按套算”)。就是把一個區域的排水管安裝打包成一項,比如“衛生間整套排水管改造”報800元,“廚房洗菜池排水管”報300元。這種方式的優點是“省心”——不管管道多長、配件多少,一口價全包,適合施工復雜的場景(比如老房衛生間拆舊管+重新布管+補墻)。但要警惕“項的邊界不清”——比如師傅說“按項算”,但沒說含不含拆舊管、沒說補墻要不要加錢,后期可能以“你沒問”為由加費。比如你家老房衛生間改造,師傅報800元按項算,結果施工時說“拆舊管要加200元”“補墻要加150元”,總費用就漲到1150元了。
那到底怎么選?其實核心是“匹配施工復雜度”:如果是簡單項目(比如新增一根陽臺直排管、替換一段破損的廚房排水管),管道走向直、配件少,選“按米算”更透明——只要提前問清“單價含不含配件、輔助工程是否另算”,總價能精準控制;如果是復雜項目(比如整屋排水管改造、老房多區域布管),涉及拆舊、開槽、多個彎頭,選“按項算”更省心——但一定要在施工前寫清楚“項內包含的所有工作”(比如拆舊管、開槽、補墻、配件、輔料),避免后期加錢。
最后給兩個實用建議:不管選哪種方式,第一要“列明細”——按米算就寫清楚“每米價格、配件單價、輔助工程費用”;按項算就寫清楚“包含的所有施工內容”。第二要“對比總價”——比如你家衛生間改造,按米算可能要1000元(15米×25元+配件50元+開槽200元+拆舊200元),按項算師傅報900元且包含所有內容,那按項算更劃算。
說到底,兩種計費方式沒有“誰更合理”,只有“誰更適合”。關鍵是把“模糊的口頭承諾”變成“清晰的書面約定”,才能避免裝修里的“費用驚喜”。
.jpg)